近日,甘肃省天水市一所幼儿园因违规使用添加剂,导致多名幼儿血铅异常,被立案调查。
01
铅有什么危害?
铅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,是三大重金属污染物之一。
当人体摄入过量铅时,就会引起铅中毒,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、血液系统、生殖系统等造成终生性的伤害,导致多种健康问题,如贫血、、肾功能损害、生育障碍等。常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、易疲劳、情绪消沉、反应迟钝、头疼、关节疼痛、腹部疼痛、抽搐等。
02
铅隐藏在哪些“隐秘角落”?
作为一种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元素,铅对人体无任何生理功能,在人体内的理想血浓度应为0,也就是越低越好,最好没有。
铅看似离我们很远,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接触到。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含铅的物品和场景,包括:
1. 一些含铅的偏方、秘方;
2. 盛放食物的锡器、不合格的彩釉杯子;
3. 老式爆米花、不合格的皮蛋等含铅食物;
4. 含铅化妆品、含铅颜料涂层的玩具、废旧电池、不合格书籍等;
5. 锡箔纸、老化水管、二手烟、汽车尾气,有油漆涂料的环境等。
03
为什么儿童更容易铅中毒?
6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,机体各个器官都容易受到铅的伤害。
儿童比成人更容易铅中毒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:
1.儿童较成人更容易吸收铅
由于儿童手口行为多,铅从口入是主要途径,消化道对铅的吸收率高;咳嗽-除痰功能不健全,含铅的痰又吞入了消化道;对食物和氧的需求大,铅摄入多;80%以上的铅流动在距离地面1米以内,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。
2.儿童排泄铅的能力较成人小
成人99%的铅最终随大小便排出,而儿童66.7%左右可排出,约1/3的铅滞留体内。
3.铅在儿童体内的流动性大
成人90-95%的铅蓄积于骨骼中,而儿童70%的铅蓄积于骨骼且流动性大,容易向血液和软组织移动,由于儿童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,通透性大,铅极易损伤大脑。
04
这几招让孩子远离“铅”伤害
专家提醒,日常生活中注意这几点,就可以降低娃中招的概率。
1.讲卫生,谨防“铅从口入”
孩子从户外回到家中,要注意洗脸、洗手,减少通过皮肤接触铅的机会。
另外,手指甲的缝里也容易藏匿铅尘,要定期帮孩子修剪指甲。注意不要让孩子边翻书边进食,不要吮吸手指,不要啃铅笔头、玩具等物品。
2.慎重选择玩具、文具、生活用品
选购儿童餐具、玩具、文具等物品时,应避免购买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。家长也要注意,避免让孩子接触化妆品、染发剂等,防止“误伤”。
3.避免接触“高危因素”
遛娃时,避免到加油站附近、车流量多的马路边、工厂附近散步和玩耍,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。
家中有从事含铅作业工作人员、车辆驾驶员、交警、环卫工人等成员,要注意更换工作服并洗澡,避免将工作服和儿童衣服一起洗涤。
4.健康饮食
鼓励健康、均衡的饮食,可以多吃富含铁、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,减少儿童对铅的吸收。
牢记饮食“黑名单”:皮蛋、爆米花等含铅量高的食物,尽量少吃;色素高或添加剂多的食物也要“避雷”。
5.及早筛查、干预
如果生活环境周围有潜在的铅污染源,或孩子出现腹痛、便秘、好动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攻击性行为等症状,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血铅筛查,若发现血铅超标,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驱铅治疗。
来源
配资专业配资门户,配资合作网,756金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