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立秋比较特殊,有两大特点与往年不同:一是晚立秋,二是遇母秋。
图片
晚立秋-2025年立秋确切时间在8月7日13时51分19秒。经古人发现,立秋时刻在午后十分,即为晚立秋。
此时,暑气消退更慢,"秋老虎"的威势更凶猛,将开启干燥夹杂蒸煮模式,人体最容易出现上火、燥热等症。因此,要注重温补,切忌盲目进补,贴秋膘。
母秋-今年立秋还属双数日(闰六月十四),在传统阴阳文化中被归为"母秋"。俗话说:"公秋爽,母秋凶”,其中"凶"就是持续的炎热高温。
而闰月叠加母秋,会进一步增添"湿热积蓄"的隐忧。所以,化湿也是立秋养生的重中之重。
今天百草君分享给大家适合立秋两大特征的温补化湿养生法,帮你安度“多事之秋”。
6大立秋温补祛湿法01 喝香薷饮
图片
香薷饮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由香薷、厚朴、白扁豆三味药组成。主要用于解表清暑和健脾利湿,特别适合立秋后出现的暑湿夹杂症。
它能帮助调和脾胃,解暑热的同时还能帮助化湿。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载:立秋前一天,煎香薷饮,至立秋日阖家饮之。
【准备】香薷10克、厚朴5克、白扁豆5克。
【做法】先将香薷、厚朴切碎,再将白扁豆炒黄捣碎,全部放入保温杯中,用沸水冲泡,盖严温浸一小时后即可饮用,凉服为佳。
02 艾灸关元穴图片
关元穴:位于肚脐眼正下方三寸位置。
《扁鹊心书》曰“每逢夏秋之交,灼关元,可不畏寒暑。”立秋后,艾灸关元穴可以起到温补的作用,能帮助补虚,活血,不畏寒。
此时养护好关元穴,可以顺应节气养生,散寒祛湿,平稳过度夏秋之交。
【方法】艾条熏灸每次10-20分钟,以灸至皮肤红晕发热为度。
【注意】隔物灸仪艾灸每次30-90分钟;艾柱灸每次5-9壮。
03 食黄芪粥黄芪可以解脾湿、升肺气。立秋之后,暑湿仍存。这个时候食用黄芪粥可以除掉脾中残留的湿气,同时还能养护肺气,防止秋燥伤肺。
可以说,秋后食用黄芪是最好的时候,有温养脾胃的作用。
【准备】黄芪30克。
【方法】先泡水1小时,然后煮半小时,捞出黄芪,再放入大米,用黄芪水代替清水来煮粥。
04 中药浴足图片
中药泡脚能使药物循经,疏通经络,帮助足三阴经气血的上扬。特别是对于中下焦的问题,通过泡脚的方法,药物可直接进入经络。
此时,可以选择健脾利湿的药物进行泡脚,能有效逐出身体湿气。
【方法】建议选择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炙甘草等药材进行泡脚。
【注意】水温控制在45℃~50℃,泡出微微出汗的感觉最适合。
05 闻香法图片
立秋香养,芳韵怡情度金秋。芳香味能散、能行、能开,具有化湿、辟秽、开窍、醒脾的作用。
中医常用辛香药物的特性来芳香化湿、治理脾胃。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推荐:"立秋时节,宜用藿香、佩兰制香。"立秋后,可以制作香囊佩戴于身。
【方法】按比例4:3:3,准备藿香、陈皮、苍术,悬于腰间。
06 揉腹法揉腹可疏通腹部经络,达到健胃消食、祛浊利湿的作用。不仅如此,中医认为“培土可以生金”。揉腹法在调理脾胃的同时,还可以养肺。
【手势】身体放松,双手叠放,以肚脐为圆心。
【方法】两手顺时针方向揉动30下左右,用力深而缓,再逆时针揉36下。
参考文献:
[1]王静修(Ching-Hsiu Wang)等. "秋季中医养生之探讨." #i{台北市中医医学杂志} 15.4(2009):37-53.[2]妮子. "立秋养生之道." #i{工友} 9(2015):1.[3]闻华. "立秋养生的原则." {老友} 9(2015):2
点击关注
学习更多中医知识
▼
设置星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专业配资门户,配资合作网,756金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